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

石舂臼海產粥

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金華街四段142號

===

吃:
海產粥NTD110

感想:

清朝到日治時期赤崁樓旁的廣安宮附近有很多米廠,所以到處都看的到用來碾米的"石舂臼",後來時代進步用機械碾米,石舂臼就慢慢消失了,反而這個名詞變成那個地區和相關文化的代表,這家之前在赤崁樓附近賣海產粥,所以就叫石舂臼海產粥,後來石舂臼拆了,搬到現在的位置,名稱還是不變。

好像台南蠻多吃的都是這樣的情況,當初發源地已經被拆了或是不見了,但是那些東西都會用以前發源地的名字冠在前面稱呼,提到那個地名就會想到那個吃的東西,台南好像是用小吃在記憶歷史的。

引用mobile01上胖胖大的文章:
"老闆是說他以前去屏東的林邊工作,在那邊大家用餐時,都是吃著大鍋煮的粥,而林邊靠海邊,所以那大鍋的粥內都放了滿滿的海鮮,而他回台南後,因為懷念那大鍋粥的滋味,因此產生了一個念頭,用小鍋來煮一人份的海產粥,沒想到賣著賣著,就在台南賣出名聲了。"

今天看晚上不知發了啥瘋想要狂吃,看到有人介紹這家離住的地方也不遠,就殺了過去。
這家其實還有賣蝦捲,NTD40一盤,不過我只點了一碗粥(就是來吃它的)。

上菜前會給你一條衛生濕紙巾和一小碟薑末醋(我喜歡吃這個)。正式上菜邊數邊吃,直到碗底朝天,共計有四隻蝦子、四個蛤蜊、八個蚵仔、兩片花枝和三塊花蟹身體,湯頭是柴魚湯頭配上很多筍絲,再灑上些芹菜末、蒜頭酥和一點黑胡椒,湯很好喝,有鮮但沒有死甜的味精味,料都很新鮮,蛤蜊尤其鮮,整體來說就是料多味美。

台南的粥與其說是粥還不如說是湯飯比較貼切,是先把飯放到碗中,再把湯跟料加熱煮熟放到碗裡,就看到老闆用五個小瓦斯爐分別燒著五個小鍋子在弄,生意很好,五個爐子不停的在煮。

依照台南的物價,這家應該也算貴的吧,不過在去之前就知道,而且網上大家都說值得,搜尋了一下,以前的料更多,是10幾個蚵仔、8個蛤蜊才NTD100,依照台北的物價觀點,真是太划算了,可惜沒有早點去吃。

評價:豬豬豬豬豬(料多好吃,有機會要再去)



林玉文定魯麵

地址:台南市南區金華路二段9巷66號
電話:06-2635545、0918-116717
號碼:06-2631123

===

吃:
魯麵NTD50/肉燥芋粿NTD30

感想:

大概看了說明,古早以前嫁娶總是兩地奔波,而台南人又很重視時辰,為了遵照時辰,常造成男方親屬沒辦法好好吃飯,於是女方就會煮魯麵給男方親友,久而久之就變成傳統,文定魯麵。

魯麵的料有代表"好菜頭"的白菜頭、"榮華富貴"的紅菜頭、"永結同心"的包心白菜和其他魚漿、豬肉、麵條、菜頭切丁、香菇、紅蝦等東西,上面的說明是每種東西都有他吉祥的涵義,我是覺得前面的東西還可以說是諧音,後面那些魚漿豬肉的就有點硬是牽拖了,不過不管啦,這種古早味的東西就是要有些故事才會讓吃的人發思古之幽情。

魯麵味道很甜,有放味精,料的份量在台南來說算普通,我是先吃芋粿在吃魯麵,喝完湯滿口甜味,回到家打字時還是滿口甜,另外說明上說會有兩支紅蝦,不過我沒吃到,可能是有蝦米吧,不過我真的沒印象,也有可能我當成小塊紅蘿蔔了,哈!

肉燥芋粿不知怎的肉燥很少,大概只有三小粒,不太像是台南風格,芋粿的籤絲還蠻粗的,配上肉燥和香菜整體感覺不錯,味道也是偏甜(不過跟魯麵比那就好太多了)份量有飽足感,走的時候剛好別桌的芋粿上來,我瞄了一眼,肉燥還是一樣少,所以我想應該是這本來的搭配就是這樣。

結帳的時候看菜單總共應該是80元,不過老闆娘只算我70元,是"沙必死"嗎? 依照我的口音跟膚色,說實話我非常懷疑,我猜可能是菜單上的價格先改,實際看菜價調整吧,不管怎樣,少付錢總是有爽。

整體來說我覺得依照台南的物價,這家有點貴,東西偏甜(台南這樣應該是正常吧),料普通,似乎就是在賣古早味這塊招牌,還有宅配喔!

評價:豬豬豬(普通,嚐鮮可以,再去的話不考慮)